用人单位自订“土规定”解聘员工为何违法******
近日,北京二中院披露了一起劳动纠纷案,用人单位以员工张某绩效考核不合格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法院判决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双方应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澎湃新闻1月31日)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用人单位解雇员工,必须符合特定条件。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六种情形下,用人单位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等三种情形下,用人单位虽然也能解雇员工,但必须“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严格的法律条款,保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但也有一些用人单位试图用“小动作”绕过法律规定。其中,自定一份内部规章制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去留实行挂钩,是很常见的做法。这些单位一旦遇到员工考核结果不达标的情况,就可能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能胜任工作”为由,将员工“炒鱿鱼”。
北京二中院披露的这起纠纷也是如此。涉案用人单位早早制订了自己的绩效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有权对考核结果为待改进的员工予以解聘处理,无须支付任何补偿或赔偿。乍看上去,解聘当事员工,似乎是企业依规行事。但在法院看来,企业自订的“土规定”并不能改变这种行为的违法属性。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而不能自行其是,不把员工利益放在眼里。劳动立法之所以如此设计,正是为了避免用人单位自定“霸王条款”,侵犯劳动者权益。
一个用人单位,对员工最严厉的处罚,莫过于解聘开除。绩效考核反映的是员工工作实绩,并不能与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混为一谈。一个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就算“不胜任工作”,法律也规定了“挽救措施”,要求先“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其工作岗位”,这也体现了法律以人为本的温度。
在这起纠纷中,员工张某既没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犯多大的过错,给用人单位造成多重的损失,入职后若干年的表现,也都在“合格线”以上。数次考核结果为“待改进”,直接就“一棒子打死”,砸掉养家糊口的饭碗,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
基于现实生活的丰富性、立法的抽象性,任何法律条款都不可能穷尽一切现象,劳动立法也是如此。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在这起劳动纠纷案件中,法院通过掷地有声的司法判决,明确员工考核不合格不是解除劳动合同的充分理由,为用人单位划定了一条清晰的法治红线,张扬了从严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立法精神。(中国青年报 刘婷婷)
今年第一批游戏版号发放,游戏板块应声走强,行业复苏可期******
1月18日,受利好消息刺激,游戏板块大涨,截至发稿,巨人网络涨超6%,优刻得4%,汤姆猫、三七互娱、中青宝等涨超3%。
1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一批1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这是2023年的第一批版号,共有88款游戏过审。
本次版号审批名单中,包括腾讯、网易、米哈游、三七互娱、B站等大厂都有在列。腾讯的《元梦之星》《黎明觉醒:生机》《白夜极光》,网易的《超凡先锋》,米哈游的新旗舰游戏《崩坏:星穹铁道》,三七互娱的《扶摇一梦》,以及B站海外发行的《艾塔纪元》在本次过审。
申万宏源指出,本次国产游戏版号发放数量环比进一步提升至88个,持续超预期。版号发放结构继续向重点公司、重点产品倾斜(腾网及二梯队公司重点产品获批)。12月底进口版号恢复,游戏监管正式进入常态化阶段。但市场并未充分预期监管边际改善空间,游戏股估值仍在底部区间。
中信证券表示,同时游戏版号稳定发放将为游戏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带来有力催化。继游戏版号趋于常态化发放、游戏产业价值获社会认可之后,对于游戏行业政策导向,坚持优质内容向游戏和降低游戏成瘾性战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鼓励出海将成为游戏行业未来长期发展路径。政策环境企稳,同时在游戏消费修复、出海广阔空间、虚实结合数字底座等主线驱动业绩增长的背景下,未来游戏行业将会逐渐迎来板块修复的机会。
华泰证券称,2022年游戏表现不佳的主要因素在2023年的影响均有望逐步缓释,版号发放频次及数量持续恢复中,行业供给有望逐步优化;2023年宏观经济及消费表现或呈现改善态势,用户整体消费或有望恢复。行业供需回暖下,板块估值水平有望继续修复。看好具备优质产品储备和积极拓展出海的龙头企业,关注版号及相关行业政策变化、行业重点产品上线节奏及表现,静候行业复苏。